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艺术评论

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湖湘巨擘颜家龙
作者:黄守愚  发表日期:2008-8-7 09:08:33
    湘水汤汤,麓山苍苍。春雨绿绿,暖风洋洋,嫩意懒懒,鸟鸣嘤嘤。季春时节,我们如约拜访了蛰居麓山之下湘水之滨的颜家龙老先生。
  
  颜老已处耄耋之年,乃湖湘书法大家,老伴、儿子皆为丹青妙手。一杯清茶,几缕幽香,几张宣纸,阵阵墨香,颜老给我们婉婉道说其人生故事。
  
  亲师取友之际
  
  民国十七年(1928),颜老降生于湘乡县延福乡(今属涟源市),幼承庭训,日课名帖,诵读旧籍。而长辈每以乡贤教人,以期光大门第。近代以来,湘乡一邑,人文蔚起,英雄迭出,曾国藩即以“曾湘乡”名世,令誉远播,声振九皋。是时,“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其尤以湘乡人为多,功德垂范后世,至今为世人所称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颜老生于斯,长于斯,见贤思齐,少小即受乡贤之感召,心生追赞前人遗绪之志。
  颜老叔祖颜公昌峣,乃近代湖湘知名学者和书家。早年受业岳麓书院,乃清季一代大儒王葵园先生之高足。颜氏家谱载称:昌峣公为颜真卿孙,凡六十又二代。少时习颜楷,得雄强深厚之意;又取法欧字,得端庄精劲之妙;后临汉碑《张迁》、《荣武》、《礼器》,得古拙之气。精研行草,尤以李邕《岳麓寺碑》为日课,兼习米书,风格劲拔雄强。国民党元老、书家周振鳞谓其行书“徜徉于米李之间”。所书《岳王碑》、《禹之谟墓碑》至今赫然立于岳麓山上。
  抗战期间,昌峣公自长沙归里,直至1944年辞世。昌峣公治史学,撰有《中国近代百年史》、《世界历史学》、《管子校释》等行世,并有行书手卷《曾文正公忮求诗》、《曾文正公格言数则》传之子孙。曾为毛泽东历史课老师,故毛泽东称赞其乃“有道德有学问”之先生。
  颜老少时即临习昌峣公字范。颜老时年十岁,即得其亲炙,于欧楷、汉隶及行楷临池无间,勇猛精进,深为昌峣公垂爱,由此确立其雄强劲健之基本取向。
  颜老之师友周达先生,乃现代湖湘知名书画家、书画教育家。据颜老《学书琐记》云,颜老与周先生先是师友之交,后为同事之缘,聆教于切磋书艺时日较长。周先生书艺多能,以魏碑最具功力。颜老一度浸淫于魏碑之研究,不无周先生之惠。故周达先生乃促成颜老步入碑学之路之要人。颜老精于魏体楷书,并将其化入行草之中,因而奠定其书法风格之基本格局。
   《诗•卫风•淇奥》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学》曰:“《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曾湘乡赠沅弟国荃联云:“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颜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神会乡贤。其蛰居长沙,乐道好礼,问学求艺于师友之间,与江南名儒、书家、诗人虞逸夫先生,著名诗家、书法家胡六皆先生、邓先成先生,著名书法理论家练肖何先生等往复切磋,每每受益匪浅,一有体贴,常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以书会友,以友辅仁,此于颜老书风之成有莫大关系。
  
  形胜与人文之养
  
  湖南,山国也,地应轸翼之祥,四水入江。民风剽悍,有独立之根性。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云:“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迭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苦,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其然也。”
  洞庭一湖,波荡骚人心。君山一岛,竹传湘妃意。岳阳一楼,忧乐天下。茶陵之尾,炎帝尝百草济生民。九嶷之下,帝舜孝德感天动地。屈贾迁谪湖南,骚赋述怨肠。陆游云:“挥豪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自古以来,多有仁人流寓三湘四水,故而坚贞之志、豪情之花代代皆有。
  有宋一代,周敦颐开创道学,其后船山继之。近世,湘人以事功与治学蔚起,风流人物并出,救生民于水火,挽狂澜于危难,坚忍不拔,前赴后继,独领风骚。故陈独秀称颂为“湖南人精神”。
  浯溪碑林、禹王碑、《麓山寺碑》、里耶秦简、马王堆帛书、走马楼吴简,皆天赐湖湘之宝。湖湘书家,唐有怀素、欧阳询,冠盖一时。清季有何绍基、黄自元,皆自成一家。
  诗僧八指头陀有“洞庭波送一僧来”,王闿运撰联云:“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颜老秉承湖湘文化传统,兼容并蓄,于书法所学广博。早年以汉唐为主,习隶师欧兼学北海,中年研习魏碑,间临二王、米芾、山谷,晚年于少字书法、大字榜书多所研习。颜老左右手皆能书,亦为一大工夫。
  古人以为书法“存载道德,纪纲万事”,“以寓其意,以乐其心”。二十年前,颜老尝精选曾国藩格言七十条书之成帖,以磨励本心,陶冶情操,“一只秃笔凭挥洒,腕底流风颂太平。”
  陆游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颜老两分习字,二分绘画,六分读书,人物山水,诗文联赋,无所不精。然时人挂一漏万,故颜老文名、画名竟为书名所掩。
  
  剖开藩篱自成一家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故虞逸夫先生曾劝人为道日损。颜老书风于六十左右初成,七十尽脱前习,剖开藩篱,书风大变,或楹联,或扇面,或大字,或小字,日益恣肆博大。如今八十,人愈老而书愈自由。
   杨钧《草堂之灵》云:“凡人之能成一家书者,必有一标异之处,而贯之以一。或一生用点法,或一生用挑法,门面既醒,旗帜顿新。自然结体纯一,无庞杂之病。”颜老即是。
   周平先生、夏时先生云, 颜老书风以厚劲拙涩,方拗硬折为用笔之特征;以紧结方扁,字内多变为结构之特征;以力沉势雄,气象开阔为审美之特征。恰如明人宋啬《书法纶贯》云:“刚柔相济,权正相兼,平险相错,筋骨相著,古今相参,圆缺相让,纤涩相宜,理事相符,意兴相发,字法之能事毕矣。”
  譬若颜老名作“大江东去,吾道南来”,可谓其行楷板书对联之经典。用笔刚狠杀纸,转折灵动果决,用墨温润灵隽,而又以枯辅润。结字上紧下松,内密外疏,密处不容针,疏处可走马。单字独立,而每字则笔笔相连,笔画少之字不单薄,笔画多之字不繁杂。边款仍以行楷书写,略增其流畅,笔画精到,骨力洞达,与正文大字相映生趣。整幅字既有北碑雄浑博大之气象,又有南帖温雅和穆之风彩,确为大家手笔,而且个性突显。
  万有楼主虞逸夫赞颜老云:李健颜庄,融会以定其体,黄长苏扁,相济而得其中。放笔所如,必中矩镬。或缓或急,恒从容而不迫,或楷或草,小大异宜而同工。有绰约多姿如静女顾影者,有块伟颀硕,如宿将临边者。变故为新,不一其度。此其体制之大略也。
  为道日损,人愈老而书愈自由,此颜老之归欤?
 

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C)2011-2012 YANJIALONG8.COM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By SINFIELD

Email:250758186@qq.com 联系人:肖女士 QQ: 250758186 微信号:Caelyn250758186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116号同发大酒店 技术支持:征帆网络

浏览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