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艺术评论

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颜家龙书法艺术论
                     盛景华
          
很早以前,我就想撰文论述当代湖湘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引领湖湘书坛风骚几十年的标志性人物颜家龙先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论述他的书法艺术特色和时代意义,以及可能对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可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加上认识上的不深入等诸多因素,我怕因自己个人情感惯性的驱使造成艺术观点的偏执,所以一直没有匆促成文。
去年,我曾经就颜先生写过一小段文字,因为是报刊之约,受文体和字数的局限,内容很少涉及颜家龙先生的书法创作,而多是从人际交流、艺术活动等方面着墨,及至一直有意犹未尽之憾。
这次,《艺术中国》浓墨重彩地做一期“颜家龙书法艺术专题”,约我写篇主打稿。《艺术中国》的动因与我内心的愿望一拍即合,促使我在键盘上敲打出今天的命题《颜家龙书法艺术论》。
艺术评论从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文章的观点属一孔之见,并不想左右其他任何人的思想,也不为同化别人的艺术观点。所以欢迎讨论和批评。
 
一. 研究颜家龙书法艺术的意义
在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岳麓书院,有一首名联:“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这联真切地反映了楚地湖湘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景象。仅书法一途,声震华夏,名垂青史的人物就有欧阳询父子、释怀素、何子贞等,几年前,由有关专家集体评选出来的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中,就有毛泽东、齐白石两位湖南书家忝列其中。如果有人问,在省域之内,当今湖南书法家里目前影响最广、声名最响、艺术成就最高的书法大家是谁,我想,这很容易得到大家众口一词的回答——颜家龙。由此,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问题,说颜家龙是二十世纪湖湘书法的杰出代表,是当代湖南书法的标志性人物,是湖湘书风的继承者、引领者、开创者一点也不为过。
作为书坛中人,笔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知道了颜家龙先生的书名。
1980年,先生的行书作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入选在沈阳举行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同年,湖南省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长沙举行,先生的行书作品“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参展,获得广泛好评,并就此确立在湖南书坛的艺术地位。
1984年,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先生被推举为副主席。同年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被选为理事。从此,先生很自然地成为了湖南书法艺术群体的排头兵和先行者。特别是1991年,在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先生被选为主席,此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生一直主持湖南书协的工作直至年高引退。
期间,先生引领着书法湘军稳步前进,年复一年,举办各种各样的书法赛事和展览,组织艺术交流等各种重大的书法活动,创办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篆刻研修班等,为湖南书法事业的发展做过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随之,先生的艺术影响也广及三湘四水,海角天涯。
在做好协会工作的同时,先生的书艺更上层楼,其个性风格更加豪迈,艺术格调也更显高雅。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种届展和大展中,先生几乎每有作品展出。另外,先生还在各地主办个展数十次,出版书法作品集数十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主办“颜家龙书法艺术展”,出版了大型精装本书法集《颜家龙书法》。
2000年,先生被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2001年,获得中国书协授予的“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
就湖南书法来说,自改革开放迄今,这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可以说就是一个时代,是一个百废待举,承前启后的时代,如果从艺术成就和艺术影响等诸多因素来整体观照,我认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无疑是颜家龙,我想,这样一个时代,是否可以说,就是颜家龙时代呢。
由此,我认为,研究颜家龙书法艺术的特色和成因,就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 颜家龙书法艺术的成因
颜家龙书法艺术有着鲜明的特点,我们研究其风格特征的时候,首先必须了解其书法艺术的来龙去脉,也就是其艺术的基因承接和个性发展的脉络。而与其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最直接关联的,首先是他个人的主观因素,还有伴随着他成长的人文环境,也就是其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 
1928年1月6日,颜家龙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延福乡(今属涟源市)一书香人家。
众所周知,在中国近代史上,湘乡一邑,人文彪炳,声名显赫。当年,曾国藩引领湘军扶江山于即倒,中兴社稷,纵横天下打出了威风,以至得到了世人“无湘不成军”的赞誉。而湘军是以湘乡弟子为中坚,湘乡人也由此以英勇善战而声名远播。在文学艺术一途,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派”也卓有建树,其人文璀璨,英才辈出的景象径直成了继李东阳之后,湖湘文化兴盛的标志。
在众多湘乡籍的名家大儒中,有一位影响了颜家龙一生的贤达,那就是他的叔祖父颜昌峣。颜昌峣是湖南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和书法大家。据《颜氏家谱》记载,颜昌峣是颜真卿第62代孙。颜昌峣早年曾求学于湖湘文化的发祥之地——岳麓书院,是清代大儒王葵园先生的高足。
颜昌峣学书自少年始,先习颜楷,得雄强厚实之意;后取法欧书,得端庄利落之态;继而临汉隶《张迁》、《荣武》、《礼器》,得稚拙古雅之气;又精研行草,仿李邕《麓山寺碑》,兼攻米书,得劲拔雄强之妙。由此,书名鹊起,广及湖湘。至今,他亲笔书写的《岳王碑》、《禹之谟墓碑》依然矗立于岳麓山上。
昌峣公治史学,有《中国近代百年史》、《世界历史学》、《管子校释》等著作行世,还有行书手卷《曾文正公忮求诗》、《曾文正公格言数则》等作为字范传之后嗣。颜昌峣先生曾是毛泽东的历史老师。毛泽东精通史学,人文练达,这其中肯定有昌峣公传道授业的功劳。难怪毛泽东称赞他是“有道德、有学问”的先生。颜昌峣直到抗战期间才回归故里,一直到1944年离开人世,其时,颜家龙才十多岁。
颜家龙年少学书,即是从临习昌峣公的字范开始。当时他年方十岁,即得到昌峣公手把手的教导。受家风影响,得名家口授心传,加上颜家龙自身对于书法学习的慧根灵性,他的字日见长进,由此而深得昌峣公的垂爱。这期间,他临欧书,习汉隶,学行楷,渐渐显露出沉实雄健的审美倾向。
从颜家龙先生早期的书法作品里,我们不难看出有其叔祖昌峣公的影子。
早年,对于颜家龙书法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一位大家,他就是现代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周达。
周达,字亮枝,号朗斋,别号达父、朗翁,湖南浏阳人。生于1905年,卒于1981年6月。幼好文学,九岁即能为人书联拟对,颇受乡里器赏。十七岁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后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高师科图音系,获教于刘海粟、潘天寿、诸闻韵等画坛大师。1925年学成回湘,先后执教于长沙岳云、长郡、明德、周南中学及省立第一师范、省立一中等校。后历任湖南艺术学院副院长、湖南师大图书馆副馆长以及师大艺术系教授等。
颜家龙受周达先生的影响,那是在他进入中学之后。
周达是颜家龙中学时代的美术老师。颜家龙曾师从周达先生学习中国画和魏碑书法。关于这一段经历,颜家龙先生曾在自己的《学书琐记》中有过描述:“我们先是师生之交。后又是同事之缘,聆教与切磋书艺的时日较长。在书艺上他属多能,以魏碑最具功力。我有一段时间沉浸于魏碑的研究,与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由此可见,周达正是引导颜家龙由学习唐楷转向师法北碑的关键人物,他对颜家龙书法审美观的确立,对于他日后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颜家龙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在颜昌峣、周达师从关系的直接影响之外,湖湘文化人文环境的熏陶也不可忽略。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历史文化形态,有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和时空范围,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精彩纷呈、群星璀璨,仅岳麓书院就培养出了影响着历史进程的王夫之、陶澍、魏源、贺长龄、曾国藩、郭嵩焘、左宗棠、胡林翼等优秀人才。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神传统,更是这一大群湖湘文化人才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质。
颜家龙先生的叔祖父颜昌峣是岳麓书院原山长王先谦的高足,也是湖湘文化的优秀代表。颜先生的书法继承其叔祖的传统,自然要受到湖湘文化精神的浸染和熏陶。何况他成人之后,长期在紧邻岳麓书院的师大工作,与湖南大学人文学院——岳麓书院关系密切。他的书法,明显地取法过李邕的《麓山寺碑》,而《麓山寺碑》就在岳麓书院的后山里。从上述例证,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颜先生书法艺术与湖湘文化的渊源。特别重要的是,豪放大气是湖湘文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也深深地影响到颜先生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使其书法彰显出雄强瑰伟的正大气象。
当然,颜家龙书法艺术风格的成因还有很多,他年轻时代曾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和浙江美术学院求学,师从于傅抱石、潘天寿等大师,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对他的成长必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活动中,师友间的砥砺切磋,还有对外的学习、观摩与交往等,也会对他的艺术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不过,依我看,余下的这些原因或许是次要的,可暂且按下不表。
 
                                     [待续]
 

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C)2011-2012 YANJIALONG8.COM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By SINFIELD

Email:250758186@qq.com 联系人:肖女士 QQ: 250758186 微信号:Caelyn250758186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116号同发大酒店 技术支持:征帆网络

浏览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