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艺术评论

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我与老师颜家龙

作者:丁荣泉    

八十年代,我上大学时,颜家龙是我的书法授业老师。我自小喜欢书法,但更喜欢画画,当一名画家一直是我在中学、大学时的梦想。虽然颜老师当时在省内外都已很有影响,但因我没打算在书法上作专攻,故并未有意去亲近颜老师。

我学山水后,有把山水作专攻方向的念头,但深入后不久,就发现没有书法功底,简直寸步难行。大学毕业后,教书之余我开始专书法。我作了一个长远规划,就是学十年书法,以此为绘画打底。这一规划来自一些成功画家的启示,如吴道子为锤炼绘画线描功底,就向书法家张旭拜师学过好几年字;当代画家范曾美院毕业后,也先练了六年字,打好了基础,才回过头来画画。当然,也有的写字以后,专进去了,一发而不可收,最后成了书法家,就丢不开了。刘炳森、颜家龙都是如此,虽也画得一手好画,而为书名所盖。

我写了十年字,没有回过头来画画,情况又有所不同。不是因为字写好了,专进去了,成了书法家而丢不开了。而是因一无所成,书法既没专通,绘画底子也没打好,只好继续在书法里磨撑了。在书法上,我虽无大成,但亦有小得。前不久,《中国书法》(2006年第3期)刊发了我的文章《笔法探微——论八面出锋》,这篇文章是对书法核心技术的探讨。赵孟俯说,“用笔千古不易”,但千百年来,笔法这一核心技术一直只掌握在少数书家手里,他们往往把它当成 “祖传秘方”秘而不传,外人即使千金亦无法求得。因为,掌握了笔法,在书法道路上等于成功了一半,而不懂笔法,就等于瞎胡闹,就会一直在门外徘徊。《中国书法》对该文的发表,更使我觉得我对笔法探究的成果得到了肯定与印证,犹如禅者明心见性后也得印证一下一样。至此,我觉得自己已不是在门外徘徊了。

学书之初,我就一直在探究笔法。我认为写不好字,就是因为没有掌握笔法规律。但我翻遍了古代的书论,也找不到具体清晰的答案。自己临摹省悟也十分困难。1990年,我到北京二外进修了一年,使我有机会看到北京以至全国一流书家的作品,通过对比,使我坚信我的老师颜家龙完全是一个成熟的一流书家。于是我决定走捷径,先学颜家龙,再学古人。

颜老师是名人,平时应酬多,自身创作任务重,加之张家界到长沙路途遥远,经常请教是不可能的,我只好靠收集颜老师发表的书作和他送我的一些有限的墨迹进行研究。我一直认为,书法是“书”、“写”的艺术,书写的过程本身是其艺术的根本,而写出的字“迹” 是其艺术之末节。因此,当我对墨迹的用笔有不明白的地方的时候,我就会想办法去看颜老师写字。颜老师德高望重,虽赫赫大名,但为人谦和、有后学请教,常循循善诱,意见中肯而又深刻。记得96年盛夏的一天,当时我在长沙,我跟颜老师说我想看他写字,他非常高兴,当即就约定午后看他写字。颜老师是讲究法度的书家,用笔有“纸上芭蕾”之誉,当时看他作书,更多觉得是享受,对其中的奥妙却很难参透。颜老师似乎看出了这一点,其后,多次来张家界开一些书法学术会议(少不了要现场作书),每次总要直接间接地告诉我信息,让我参与旁听或观摹。而我也十分珍惜这些机会,几年之间,我在书法上就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许和认可。颜老师不但给我指导书法,也指导绘画,他在山水画上有着极深的功底和极高的造诣,早年曾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后又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得到傅抱石、潘天寿的亲传真授。80年代初,曾到刚发现的风景明珠张家界写生数月,在长沙举办了张家界写生画专题展,产生不小影响,我记得当时的《湖南画报》曾作了专题介绍,印象十分深刻。有一次,颜老师看了我画的一些张家界写生稿,一时来了兴致,主动要给我画一天画,于是,那一天我和几个画界朋友就在我家里给颜老师做了一天真正的“入室”弟子。

其实,颜老师给我最深的影响,并不只是这些细节与情谊,颜老师曾告诫我们,要锤炼成一个有功底的书家,要做到三句话,即“学透一家,学遍百家,自成一家”,颜老师用自己毕生七十年的艺术实践,真真正正做到了这三句中的每一句话。(前年,省政府给颜老师举办了一个晋京展,轰动京华,赢得了书法界的广泛尊敬与认可,许多书家与评论家认为这样的书家和书展在当代极少见,颜家龙是独树一帜的书家,应可列入大师级书法家之列。)他用自己一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并做好一件事,这是非常不易的,这不但是对我,也是对当世学人做的最好的身教示范!














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C)2011-2012 YANJIALONG8.COM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By SINFIELD

Email:250758186@qq.com 联系人:肖女士 QQ: 250758186 微信号:Caelyn250758186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116号同发大酒店 技术支持:征帆网络

浏览人次: